“核心价值观”决定价值创造

  三十多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契约掀起了我国土地改革的浪潮。那份分田到户、保证全年上交公粮的契约后来演变成了一句佳话——“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自己的”。

企业需要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

  契约管理在施工企业管理中的裨益显而易见。但在实际管理中的效果不尽人意,反思其然,答案是很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出了问题,很多员工在契约管理的框架下往往首先想到和千方百计保证的,就是他们的个人利益。

  美国马萨诸塞州大学经济学教授大卫·科茨在他的《自上而下的革命——苏联制度的解体》一书中写道,1991年的夏天,他在莫斯科同一个叫尼库拉亚夫的苏共高级干部交谈。大卫·科茨问:“你是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当时苏共还存在,但是尼库拉亚夫却回答:“我是一个共产党员,但不是一个共产主义者。”大卫·科茨认为,尼库拉亚夫的回答明确无误地揭示了苏联解体的思想基础问题。虽然关于苏联解体事件,还有许多诱发因素。但从根本上说,就是自身精英集团的价值观问题。鲁迅在《过客》中也讲过的一个故事,对同样一个地方,老人和小孩的看法就会有坟地和花地的天壤之别,不同的价值观,在工作和生活中表现出来就是截然不同的成就和效果。

  企业的发展是一段一段的故事。经历长时间的沉淀,这些成长的片段会在无形中衍化成一种精神,或奋斗昂扬,或沉重沧桑,或奉献凝聚,或敷衍徇私。过程决定结果,价值观决定价值创造。那些披荆斩棘,历经磨难几十年仍屹立不倒的企业莫不有超强的企业凝聚力和员工归属感。而很多大企业颠灭的教训也表明,以“我”为营,缺乏大局意识,为“自己”谋福利的企业是不会长久的。

  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很可怕的事情是,当很多人借助企业大平台实现了“票子”、“房子”、“车子”、“位置”后,往往对成功的定义会变得世俗化,于是,在实际工作中一味地贪图享受、不思进取、拜师入圈、跑要肥缺、玩弄权力,丧失了精神追求。在这类价值观的引导下,创造出良好社会价值也将沦为空谈。

  “核心价值观”如何塑造

  “核心价值观”对企业和个人有着不同的要求。但企业价值观、个人价值观是高度统一的存在。作为企业员工,如果个人价值脱离了企业,自我价值的体现便成了空谈。反之,良好的企业价值观也必须兼顾个人价值观。只有当两者达到高度契合,企业才能实现永续发展,个人也才能获得成长提高。这好比“志”与“义”的关系,大义和志向是完全不同的东西,但又是辩证统一的,“志”向主要是指个人的目标,“大义”则是指企业层面那些非利己的、舍弃个人立场且对众人具有重大意义的事物。“大义”是从比较大的格局切入,例如为世人、为社会,或是为身旁的家人等。如果能用大义来鼓舞自己,就可以激发出真正的勇气,这股勇气就能逼迫自己发挥潜力。对于个人而言,一万个人就会有一万个志向,而对于企业,则永远只有一个大义,这也正是企业价值创造需要核心价值观的原因。

  身份定位:是企业家?是商人?还是?自古以来,尊称为“家”者,造诣深邃、成就非凡、功勋卓著,修毕生之所为,艰道精进,纵观古今中外,能达此夙愿者,凤毛麟角,许多人甚至在极乐西方后才被后人尊称为“家”,故而听闻“家”者,内心总会顿生尊崇。而今“企业家”,显然已被通称,似乎已成为从事企业工作人群的专业代名词,无论企业大小、年龄尊长、学问高深,只要是企业出来的,外界都称为“企业家”,走到哪里,都云某某著名“企业家”。笔者曾看过一篇关于企业家与商人区别的文章,很是在理:企业家的“得道”,就是用制度来替代商人的“混世”。商人思维注重的是商机的把握,而企业家思维注重的是企业目标的把握。商人把眼前的任何商机都视为必须要抓住的财富,对潜在的商机也有着过人的敏锐性,逐利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往往在一个企业集团中跨行业经营成为一个最基本的特征。而企业家则更加关注企业目标的实现,尤其是那些在企业愿景指引下的目标,他们执着于企业的愿景,他们可能会遇到许多诱人的机会,听到诸多可以迅速扩张和很快赚大钱的“海妖之声”,但是他们知道,这些机会固然诱人,但其中不少与企业愿景或目标并不一致,抓住这些机会就意味着减少为企业愿景或目标配置的资源、削弱企业对愿景或目标的坚韧执着,甚至可能会引起员工对企业目标乃至愿景的模糊。此外,商人以个人在财富上的成就为成功导向,而对企业家来说,财富只是一个开始,他们有一个更大的,超越自我的企业目标和价值。

  此外,商人还更多地表现为“有事有人,无事无人”,为人处事,无时不是盘算自己的利益,投机取巧,俨然一副天下只有他最聪明、最精明的姿态,不管什么事,都要有好处,不肯让人半步,退缩三分。其实是看不到大局,看不到长远,被短期的利益遮闭了双眼,得一寸失一尺。所以,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不能称之为企业家,亦不能称之为商人,而定位为“生产经营管理者”则恰如其分。

  商业文化驱动核心价值观塑造。我国现有的民族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存在着某些不协调的因素,甚至有冲突,我国的文化多表现为一种小农的田园牧歌式文化,向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许多企业管理者者,要么是工作狂,要么就是突然醒悟,对赚钱失去了兴趣,买地修心、练气功、练书法。在内心深处,中国的企业管理者缺少对做企业的快乐感,并不认为经营企业是自己的终生职业。而反观西方,他们的家庭企业能够经营得很好,恐怕和他们的民族文化与商业文化之间的协调有关系。西方是基督教文化,它和商业文化中赚钱的观念不冲突,基督教文化的理想是给社会做了多少贡献,最后可以上天堂,这就和商业理念相符。我们无法去改变我国的民族文化,在这样的国度,我们要想继续我们的事业,答案是显而易见的——让企业文化尽可能地融入到市场固有的商业文化之中。以商业文化驱动核心价值观塑造,进而创造出更多的价值。结合宝业集团多年来的发展经验,企业在为员工提供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幸福的同时,还要对现在的企业文化进行更多的修饰和宣扬,一方面努力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使员工快乐地工作,展示和实现自身的价值;另一方面,要让员工普遍认识到我国民族文化中存在的缺陷,从个体上塑造一种符合商业文化的全新价值观念,自豪地工作在企业,坚定地把企业工作当成终身职业,甘愿在企业实现人生的价值目标。

  做事务实专注。务实专注的作用在稻盛和夫的管理理论中体现得尤为突出,他说,培养经营者最有效的实习方法就是让他们拉着乌冬面沿街叫卖。不用过多的培训,就是借给你一辆乌冬面车和5万日元,让你每天晚上到京都某个地方去卖。像这样一个小小的摊档,经营者是否务实专注,最后的结果就会截然不同。可能一个晚上没有太大分别,一年下来分别就很大了。所以,既有人从摊贩做到颇具规模的加盟连锁店,也有人拉了十几年乌冬面却什么财产也没有留下。不是那宗生意本身好不好,而是经营者能否通过自己的务实专注将生意引导至成功。

  结合宝业多年来的发展实践,企业管理要做到务实专注,要抓住三点。

  不做“现世报”的事,充分考虑业主的立场。一个业务、一个项目,只要是业主还有其他考虑,就不要让业主为难,充分理解业主的立场。更加注重与业主的交流。切忌发生直接的冲突,那种“头破血流”“得理不饶人”的方式不利于业主对我们了解,更不利于今后业务的推进。

  西瓜、芝麻都不能落。一直以来,宝业集团倡导不在具体的项目盈利中“算进算出”。也就是说,宝业的业务和开发项目,绝对多数是在战略上赚的钱。这种经营方式让宝业在战略上始终保持高度的敏感和警惕。但反面的作用是,正因为项目取得后即可看到效益,很多项目管理人员变得不够专心,存在大手大脚、损公肥私之举。这样,不论再好的项目都会因此运作艰难甚至亏损。要做到务实专注,要将眼光凝聚到全过程中,不论是大战略还是小决策都不能掉以轻心,保证西瓜、芝麻都不落,总体的质量和效益才能得到保证和提高。

  保持清醒的头脑和准确的定位。21世纪,企业经营的复杂性显露无疑,面对市场诸多诱人的机会,一些兄弟企业抛离主业、大肆扩张,参股银行、投资矿产、运作地产、炒作期货等。短短十余年中,倒下了千军万马,这其中,有许多都是因为盲目投资所致。鉴于此,企业要在时代的浪潮中保持清醒的头脑。给企业发展一个准确的定位。是专注实业还是专注虚拟,是专注业主还是专注自身,是专注目标还是专注速度。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稳”“准”比贪大求洋来的更实在,更适合企业发展。

  下围棋般经营。台湾有位著名的电子商将棋术用于企业管理,提出了一个“经营企业要像下围棋而不要像下象棋”的观点。他说:“围棋不同于象棋,象棋讲对杀,偏向于单打独斗;围棋讲布局,注意集体作战。做生意跟下围棋有着相同的道理。”下围棋要造眼,造无数个活眼,这是策略,一个企业要健康成长,必须保持一股新鲜的活力,多留口气。他不喜欢象棋的“单打独斗”,提倡围棋中的“团队精神”。经营企业不是一个人的事,管理企业也不是一个人的事,它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人才,凭的是全体人员的分工合作与共同努力。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在《公司的概念》中曾指出,公司是一帮人聚在一起完成一个人难以完成和没有能力完成的工作,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团队的力量,没有一个企业的成功是依靠单打冠军的取得的,救世主般的英雄、一言堂的家长,一支笔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企业的发展,但绝不能决定企业发展的未来。但是,如果团队中的人相互促进、相互监督。在核心价值观的带动下必学赶超,企业便会迸发出源源不断地动力。

  勤学践行,知行合一。成功与否与情商有关系,跟学历没有多少关系。但是成功以后跟读书有很大关系,成功的人不读书,一定是往下滑,而且会滑的很惨。现在已经不是改革开放初期,早已告别了“乱世英雄起四方,有枪就是草头王”的年代。

  这个时候,一个人不学习、不读书,就一定是下滑。看书和读书不同。看书,讲的是一目十行;读书讲的是字斟句酌。看书,是一种消遣,是一种时间的打发;读书,不是对时间的打发,而是去追赶时间。看书,可以随意随性,自由放松;读书,要求沉下心来,凝神静虑。看书,只是浅层次的感受,比如看看新闻;读书就要用心灵深处的东西去感受,去体会,去品味。看书,书看完之后,都会成过眼云烟,所能记得的东西自然也不了了之;读书,是去捕捉文字语言之中闪动的思想,精彩的章节、词句,深刻的思想内容,让你记忆永久。看书,最多也是知识的积累;读书,是能力的积累,是一经通而经经通的能力。但当读书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也应重视实践,正所谓“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让脑袋丰落实为口袋丰的唯一途径,也是检验你的理论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

  弘扬正能量。“正能量”,源自英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怀斯曼的一本书,词语本身是一个物理学概念。企业所讲正能量,我认为就是走正道、讲诚信、做实事、不搞小圈子、不做保护伞。

  不做保护伞。很多项目经理业务不会接、工地不会管、资金没有多,他动的脑子就是在公司的高管里找个靠山,平时娱乐打牌多输点、请客送礼多送点、有事吩咐多办点。这样一来,业务有着落了、借款有着落了、管理就着落了,更重要的有钱赚了。最终却损害公司,业务质量上不去,倒挖公司虚假诉讼,大额借款无法收回,这样的业务只会把公司赔进去。

  有健康心态。同样一件事情,思考的方式、角度不一样,你的感受就完全不同,所以,人的心态非常重要。时代既给了我们机遇,也提出了挑战,但不论前面如何披荆斩棘,现在总算有很健康的企业基本面,没有拆东墙补西墙的思考苦恼,还可以从容地坐在这里谈未来的目标,这是我们最大的收获认识到这一点,我们要改变观念,转变心态,只要企业健康、身体健康,利润永远是其次的。

  抓住契约管理机遇。契约的机遇针对全体员工。它强调的是一种大能力:“仁爱;实事求是;对事不对人;任人唯贤;讲正义;群策群力;能做好千万件小事一定能做大事”。对于人要怎么样努力,稻盛和夫先生有个公式:人生·事业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我们把智商比作100分,有能力的人或者智商高的人得90分,但他的热情只有30分,这样他得2700分。一般的人能力只有60分,但花了90分热情,笨鸟先飞,那就是5400分。由此可见,人有没有能力问题不大,关键是你有没有学习、工作的激情。当然,企业落实契约管理也不拘泥于形式,关键是领会契约管理的内涵。通过契约形成集团内部积极向上、争先创优的气氛,形成引导企业良性发展的企业价值观。

  在繁杂的现代社会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会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于人如此,于企业亦然。只有建立风清气正、坚不可摧的企业核心价值观,企业才能在时代的浪潮中奋起勃发,“水流千里归大海,人行万里还故乡”。前行之路,永远只有“成长”两字,任何时候都不能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睡大觉,企业未来之路仍任重而道远!

庞宝根

庞宝根

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庞宝根: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宝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任浙江省建筑业行业协会副会长、浙江省土木工程学会施工学术委员会顾问委员等社会职务。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课题组专家库成员。曾获“全国建设系统劳动模范”,浙江省突出贡献企业经营者,全国优秀建筑企业经理等多项荣誉。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李香玉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建设网_我要投稿李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钟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