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这一决定为未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指明了方向,也为未来我国建筑业的优化升级指明了方向。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说,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遵循这条规律。因此要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我国的建筑业无疑也要遵循这一经济规律,加快传统产业的优化升级。

  依照供求规律,解决好建筑业产能过剩与过度竞争的问题

  建筑业的供大于求,表面上看是入市的施工企业过多,僧多粥少,但本质的原因却是未按经济规律办事,市场管理的效果违背了其初衷。市场上过度的竞争实际上是非正常的竞争,追逐利益的建筑法人企业多,而能提供有效建筑服务的企业少,这就是供方的现状。正因为表面供大于求、实际生产力内涵又显不足的现状长期存在,才会在市场上发生不规范、非理性的行为,发生大量的联营和挂靠的现象,才会出现种种弄虚作假,招投标不规范的弊端,才会发生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质量安全事故。那些有经济、技术实力的企业不是太多,而是太少。如果 “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商品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环境,将施工企业进入投标的选择权放给业主或投资者,让市场真正自主的选择工程承包企业,而政府更好地发挥“严管”的作用,下决心治理违法、违规的问题,落后的产能和劣质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出局,建筑市场的竞争将会被逐步的净化,市场秩序也会逐步的规范化。

  遵循竞争规律,稳步推进国有施工企业的体制改革

  《决定》提出,“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公有制改革的本质其实是要以多元化的资本构成去激发资本的持有者从关心自身利益的角度关心和推进企业的发展。这就会形成新的企业机制,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从一般现象上分析,建筑业的多数民营企业活力很强,但技术水平较低,规模普遍偏小;而国有施工企业规模快速攀升,但管理机制不活,企业利润率偏低。企业发展到今天已经不是谁进谁退的问题了。要取长补短,相互融通,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再造企业混合所有制的新体制。国有施工企业的二次改制要注意自觉地引进产业链中上下游的合作者,适当增大员工尤其是经营者持股的比例,实现国有企业资本的社会化和证券化。

  国家要进一步“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这将预示着建筑市场的竞争会更加激烈。因此,国有施工企业只有彻底从体制上动手,增强企业的经营活力,才可能在经济社会全面的改革中立于不败之地。

  适应市场,加快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和薪酬制度的改革

  国有施工企业必须适应市场化、国际化的新形势,解决好人才使用和薪酬制度改革的问题。《决定》中说要“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更好地发挥企业家作用”。今后的人才使用和流向将更趋近于市场化,优秀的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作为一种稀缺资源,将成为社会上相对独立的生产力要素,因此国有企业要增加市场化的选聘人才的比例,搞活内部的用人机制,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更加灵活的机制与平台。管理和技术人员的职业化必然带来薪酬市场价值的均等化。过去国有企业人员是固定的,拿的是企业的工资,企业的好坏决定个人的收入水平;今后企业人员是流动的,市场决定同样技能的专业技能人员可以得到同样的工资。个人的执业能力和价值可以得到市场的承认,分配的概念就超出了企业的范畴。从某种意义上讲,社会已经进入到有执业能力的技术管理人员挑选企业的阶段。因此,打破人力资源管理的封闭化,加强人才的跨条块、跨领域交流,就给建筑企业提出了新的人才竞争的挑战。

  遵循市场开放透明的规则,加快建筑业诚信体系建设

  《决定》提出要建设法制化营商环境。由此看来,诚信体系建设对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和建筑业的发展都到了必须要解决的关键时期。一方面政府要更好地发挥作用,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褒扬诚信,惩戒失信。另一方面,企业尤其是大型施工企业要担当起率先讲诚信、守法规的社会责任,用品牌和诚信塑造企业新的市场形象,增强未来市场的竞争能力。当前,建筑施工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问题是所谓业主、社会强加在施工企业身上名目繁多的保证金问题。其实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还是施工企业要建立起市场的信誉,社会要认同企业的信誉。这也是从实践中得出来的基本结论。供大于求的买方市场现状短期内难以改变;国家的建筑法规要等待时机的成熟才能修改(这一时机也包括建筑企业整体行为自律的改善);目前唯一能有效解决问题的就在于施工企业自身。这其实也是一种竞争,一种无形的竞争,一种诚信价值的竞争。有眼光的大型企业,在发展自身实力的同时,要把建立市场和社会的信誉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在市场经营细节中树立企业讲信用的形象;要在施工过程中体现更周到、细致的服务;要在与业主交往中寻求长远的合作共赢利益;要在与对手竞争中体现出信誉上的差异优势。大企业的诚信行为不仅可以为自身赢得宽阔的市场,也有助于推动行业的诚信风气的形成。

  运用价值规律,提升企业的服务功能和发展能力

  《决定》中说,“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长期以来,人们都在埋怨建筑产品价格偏低,企业利润太微。这里固然有市场过度竞争带来的压价因素,但是仔细分析,也有目前建筑产品技术含量较低、施工服务功能水平不高的原因。建筑业的所谓转型升级,其实就是施工管理的价值再造,是服务水平和服务功能的进一步升华。比如,创新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工法;形成自觉的绿色施工的高品质现场管理;提升工程总承包的一体化的施工服务;增加业主长远需求的维修运营管理,延长建筑物的寿命周期等等。提升施工企业的服务功能和发展能力,近期看是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和代价,但从长远看,却是提升了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提升了自身的价值,也肯定会得到市场优质优价的回报。

  《决定》在讲到科技体制改革中说,要打破行政主导和部门分割,建立主要由市场决定技术创新的机制。建筑产业化也是建筑业功能提升的重要方面,必须要适应市场需求,由市场来主导,大型企业要着眼于发展自身的集成技术,走设计、加工、施工一体化的产业发展的道路。政府和企业都要结合产业化中绿色、低碳的要求和营建成本的实际,依据市场规律,逐步引导对产业化建筑的市场需求,循序渐进地发展,不可一哄而上,盲目推进。

  抓住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机遇,调整好企业的两个结构

  一是调整好企业的经营结构。《决定》提出,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允许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租赁、入股,实行与国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要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中央最近研究了我国的城镇化问题,将要出台《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了今后若干年建筑业的主战场,因此,企业要认真分析未来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顺应市场变化,抓住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推进的机遇,抓住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和管理格局、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的机遇,以智能、绿色、低碳为发展方向,调整自身的经营结构和商业模式,为未来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新的增值服务。

  二是调整好企业人力资源结构。《决定》提出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逐步把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转为城镇居民。这也就是说,未来将有大批在城市服务的农民,包括建筑业的农民工转为城镇人口。随着户口的落入,必然会带来对就业岗位稳定性的追求。而大型施工企业发展到今天,也急需要有自身相对稳定的劳务队伍,因此,重新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的结构,发展和培养优秀的产业工人队伍,就成了大型企业必然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央刚刚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建筑施工企业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改革浪潮。每个施工企业都要在新的形势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一切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使企业真正成为改革创新的主体,努力推进行业的优化升级。

李里丁

李里丁

陕西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政府参事

李里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历任陕西建工集团总经济师、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会长,陕西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陕西建筑劳动研究会会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李香玉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建设网_我要投稿李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钟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