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面临的发展形势
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将引导建筑业的市场调整。国家一方面从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建设等方面来解决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另一方面强调的是扩大消费需求,保持投资合理增长。促进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内需、投资协调拉动转变。建筑业面临的市场既不是高速增长期,也不是持续减速期,准确地说是进入到了平稳增长期。已经存在的不利状况无非是国家对投机性商品房的限制力度较大,对高速公路和高铁的投资力度减弱。但关系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城市地下管网改造和水利工程等投资建设的力度都在加大。国家在新的科技产业领域的投资与引进也都在加大。特别是以保障房为主的民生工程正在大规模推进,十二五期间,要完成36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这些机遇都会催进建筑业市场新的调整。
城镇化建设将成为行业新的主战场。近期,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增强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我国大规模的城镇化将推动农村人口的转移和聚集,推动第二、第三产业不断向城镇聚集。“十二五”期间,我国城镇化的目标是把城镇化率从47.5%提高到51.5%,并要做到完善城市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城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最大的内需拉动,国家将会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加大投资,会给建筑业、房地产业以及上下游的建筑材料、工程机械、劳务输出以及信息化产业等带来长期发展机会。
中西部多个地区将会出现新的经济发展高潮。从2008年~2011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5个省份看(见下图),国家投资重心正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转移。“十二五”时期,西部地区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优先支持西部大开发,西部大开发“十二五”发展规划已经出台,与建筑业密切相关的一大批项目将要投资建设。如陕甘宁革命老区,关中—天水经济区,西咸新区的建设,黄土高原水土保持区和陕西引汉济渭工程,西安、成都、重庆等1000万以上人口国际化大都市的建设都纳入了西部大开发十二五规划,西部地区新一轮基础设施建设热潮将掀起,势必会拉动该地区建筑业的较高增长。
排名 |
2008年 |
2009年 |
2010年 |
2011年 |
||||
省份 |
投资增速 |
省份 |
投资增速 |
省份 |
投资增速 |
省份 |
投资增速 |
|
1 |
江西 |
46.1% |
广西 |
50.8% |
广 西 |
37.7% |
青 海 |
45% |
2 |
天津 |
44.8% |
四川 |
58.1% |
甘 肃 |
36.2% |
贵 州 |
40% |
3 |
海南 |
41.3% |
天津 |
47.1% |
黑龙江 |
35.5% |
新 疆 |
37.6% |
4 |
吉林 |
40.3% |
甘肃 |
42.9% |
安 徽 |
33.6% |
甘 肃 |
36.5% |
5 |
宁夏 |
39.4% |
湖北 |
41.6% |
青 海 |
33.5% |
海 南 |
36.2% |
2008年~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最快的5个省份
新的问题和挑战。一是部分企业经营结构单一,商业运营模式传统落后,特别是多数地方建筑企业,仍以房屋建筑施工为主,没有形成工程总承包的能力,在新的领域如市政、交通、水利、环保等方面施工能力低下,所占比重很小。二是管理现代企业综合品质不高,人才储备不足,不适应新的市场要求和新的发展模式。三是创新意识不强,体现在创新原动力不足、科技创新机制不尽完善,适应新的绿色施工要求的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都较少。四是行业发展环境落后,建筑法规、制度的缺失极大的影响着市场的规范,阻碍着生产力发展。五是行业信用体系亟待建设和完善。
施工企业应抓住新机遇,提升发展能力
提升企业生产力水平和发展能力是新时代的要求。建筑业进入稳定发展期和结构调整期并不意味着速度的减慢和总量的减少,相反,建筑业面临的是新一轮的进步。国家经济的变化首先给建筑业提出的是新的生产力的问题,是继续发展的能力的问题。这是一种机遇,对于积极进取的企业来说,将会瞄准新的结构调整和市场变化,加快储备能量,提升自身的生产力水平和企业发展能力;这同时也是新一轮的淘汰,在新的竞争中必然会有一批靠运气和形势吃饭,不思进取的企业出局。
加快调整经营结构,不断拓宽经营领域,延伸产业链条。一是要围绕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完善企业资质体系,进入新的施工领域。如:轨道交通、水利水电、环保园林、城乡基础建设等。要围绕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在立足省内市场的同时,适时调整市场布局,向投资多的地区转移。二是要围绕主营业务,延长产业链条,提高勘察设计能力,涉足试验检测、建材物流。同时可以更多的研究和实践建筑产品的工厂化生产,提高产业附加值。三是从实际出发,创新商业模式,进入高端经营,以BOT和BT方式参与一些有风险小,收益好的项目。四是要积极投身海外市场,充分利用汇率政策和资源差异,赢得更好收益。
重视技术创新,推动管理转型,实现驱动发展。技术创新是国家经济转型中施工企业提升生产力水平的重要战略支撑。一是根据建筑业的发展趋势,注重实现由规模发展型向科技创新型的转变,提高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市场应变能力;二是认真研究完善项目生产力的新课题,以项目为主体很好地与市场对接,提高以“低成本,高品质”为核心的项目生产力水平,尽快适应新阶段科学发展的要求;三是要按我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和建筑业发展规划,把科技创新和成果实现列为科技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鼓励技术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四是提升信息化管理水平,全面运用IT技术促进企业标准化管理。同时注重管理效率和管理品质的提升。
集约经营,精细管理,增强新阶段企业盈利能力。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建筑企业项目承包制、经营实体承包制普遍存在,也促进了企业的发展。从实践看,这种管理方式可以做大企业,但不能做强企业。建筑业已经发展到了管理转型期,一味追求做大忽视做强,将会被新的市场规则所淘汰。做强就必需集约经营,精细管理。一是要对大客户、大项目统一经营,把控经营风险,降低经营成本。二是对大宗材料集中采供,通过集中采购降低采购成本,提高项目盈利水平。三是对人力资源集中管理。尤其是对已经形成稀缺资源的农民工技术队伍,要用新的机制吸纳到企业中来,形成相对稳定的企业生产力。
培养人才,创新管理,形成先进企业文化。企业的竞争,既是人才的竞争,也是文化的竞争。企业要赢得未来,就要全方面培养人才,为人才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一是在队伍建设上要注重梯队结构,包括年龄结构,专业结构的合理设置,为企业持续发展提供保障。二是要注重建立引导员工成长的机制,改变重视招聘把关忽视录用后管理的现状,掌握需求,激发潜力。三是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虽然这几年我们在用人观念上有较大转变,但还存在职工身份的“歧视”,如正式职工和聘用职工的划分,导致其在薪酬、福利以及职务晋升上有很大区别,影响工作积极性。
建筑业要注重和谐环境建设与诚信体系建设
完善建筑业的法律法规,创造和谐的市场环境。当前国家建筑生产力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市场也日臻成熟。但建设法规与有关制度还很不完善,极大的制约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企业的进步。
一是要加快修订《建筑法》,从法律上给予施工企业在合同关系中与业主单位平等的地位。这是建设和谐建筑市场,促进行业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二是尽快出台新的《建筑市场管理条例》。严格规范市场主体各方的行为,为企业创造较为宽松的外部环境,消除滋生行业腐败的温床。三是重新研究和清理行业现存的名目繁多的各种保证金制度,以减轻企业负担,降低不必要的市场成本。
把诚信体系建设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建设工程招投标中普遍存在的违规行为,市场经营活动中的高成本投入,许多繁琐、额外的制度和负担其所以压在企业头上,长期存在,一个根本的原因是建筑行业的诚信体系没有真正建立起来。在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同时,建筑业的诚信体系建设没有任何理由止步不前。
一是企业要将诚信经营放在一切经济活动的首位,纳入企业的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企业长远生存的战略问题去对待。二是各级、各类建筑施工企业协会要把诚信体系建设作为新时期协会工作的主要内容。协会要成为诚信企业的组织和靠山,不做不诚信行为的避风港。三是政府有关部门要从严执法,从严行政,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公开披露企业的诚信记录,逐步净化市场的环境,有效约束企业的行为,使整个行业进入科学、和谐、健康的发展阶段。
李里丁: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高级经济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陕西省人民政府参事,陕西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长,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副会长。历任陕西建工集团总经济师、副总经理、总经理。中国建筑业协会副会长、中国项目管理委员会副会长,陕西建筑业联合会副会长,陕西建筑劳动研究会会长。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