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是什么

  幸福是什么?幸福是使人心情舒畅的境遇或生活,生活、境遇称心如意就是幸福;幸福源于个人内心的感受;幸福是一种能力,虽然没有统一标准,但人人可体验和捕捉。

  幸福,源于内心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但同样的环境,幸福感的多少又因人而异,有人有这种满足感,他的幸福感就多一点,反之,他的幸福感就少一点。当我们的生命安全得到基本满足以后,幸福感与金钱的多少关系不大,但与每个人对待金钱的态度关系极大。一个幸福的人,或者说一个有幸福能力的人,不论是居于高堂还是身处庙宇;不论是遭遇险境还是享受成功;不论是罹患重病还是获得重生,都不会抱怨生活、埋怨命运,因为幸福扎根在他的心里,内心的阳光能融化外界的烦忧。

  在这个物欲横流而又浮躁的社会里,要想让幸福感扎根在人的心里,就要减少贪欲,懂得知足常乐或以苦为乐。由此,在这种“幸福观”正能量的驱动下,他才有动力面对生活中的各种考验和压力,才能控制欲望,最终叙写圆满、精彩的人生。

  何谓企业的幸福和企业家的幸福

  衡量一个企业是不是幸福的企业,首先它要是个好企业。“好”应该有四个层面的要求。

  第一,要为社会提供产品和服务,并且是提供尽量多的优质产品,尽量好的服务。

  第二,要能够给员工发工资,发出较高的工资,高于社会平均值的工资。

  第三,要交税,要尽量多地交税。因为国家、社会、政府运作需要税收,作为企业来讲,就要多交税,这既是一种贡献,也是一种责任。

  第四,要给股东回报,给尽量多的回报。因为股东是投资人,他委托你经营,你有责任和义务做好企业,回报股东。

  所以,做“好”企业,就要发较高的工资,交较多的税,提供较多的好产品和服务,给股东较多的回报,那么这个企业就会做得大、做得强、做得久,企业就会持续发展,就会有一种实现目标的满足感,幸福感就会扎根在企业家的心里。

  从中建五局这些年的发展来看,也可以说明这个问题。2001年国家审计署的审计报告这样描述五局:“该企业资金极度紧缺,已资不抵债,举步维艰。由于长期欠付工资和医疗费,职工生活困难,迫于无奈,部分职工自谋生路,有的只好养鸡、养猪,甚至到附近菜场捡菜叶为生。”这种情况下,企业很难说是一个幸福的企业,企业员工很难说会有多少的幸福感。

  2002年,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提出了两个阶段的目标,第一阶段:“穷则独善其身”。即“有活干,吃上饭,不添乱”。当时吃饭都是个大问题,工资发不出来,员工在五局没有幸福感可言,怎么可能将心放在这里,并为之付出、奋斗呢?同样,就企业来说,连企业的员工都保障不了,谈何获得社会的尊重,又何谈幸福呢?

  后来我们发展了,能够发出工资了,能够按时交税了,以前遗留的问题也处理了。我们又提出来了第二阶段的目标:“达则兼济天下”。即“吃好饭,谋发展,做贡献”。“做贡献”也就是说要给社会多提供好的产品,多纳税,提供好的服务。

  所以,我认为一个企业首先要能够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要能够发出工资,要缴税,要给股东多的回报。而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不断地树立新的目标,不断地追求新的发展。坚持关注社会、关注顾客、关注员工,承受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双重考量;坚持“企业即人、企业为人、企业靠人”的人本思想,增强员工在企业中的成就感、成长感、归属感,让所有员工都能分享企业发展的成果,实现强企与富民的共赢目标,从而让幸福感深深地扎根在员工的心里。

  企业凭什么获得社会尊敬——提供足够多的好的产品,好的服务。员工凭什么自豪——有好的待遇,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是不会有自豪感的。一个“社会尊敬,员工自豪”的企业是能让幸福扎根的企业,这样的企业家也肯定会是能让幸福扎根的企业家。

  员工的幸福从何而来

  幸福,是很近的一件事,它实际上是内心的一种感受,你感觉到了,得到认可了,得到尊重了,你的幸福感就会来。

  我认为,要使员工感受到幸福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要有一种安全感,就是要有家的感觉,没有什么危险,能稳住心,作为员工而言这是第一需求。其次要有学习、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有了安全感以后,他要能够在新环境里学习、成长,企业能够提供这样的机会与平台,他就会是幸福的。当然还存在一个基本的收入的问题,不能说吃不饱,基本的收入应该有,并且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

  回想当年,我当兵在部队,吃饭没问题,虽然那个时候一个月的津贴只有六元钱,但是部队生活是供给制,不存在吃不饱饭和不安全的问题。同时,部队就像一个大家庭,让我有家的感觉。然后就需要我自身不断地去学习,追求成长和进步。我在工作中有成绩了,能够受到领导的肯定,这说明我是一个有用的人,我就会有一种成就感。这种成就感不是说要很伟大,一定要做马云才有,其实每个人在生活与工作中都会有一点小的成就感。

  再一个就是工作中能力的增长,我通过学习,通过向老同志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持续学习,工作技能提高了。比如说那时候我做译电员的工作,我译出一份电报,领导看见了、认可了,我就有成就感。后来我到企业,到项目部当一个小工长,通过不断努力,工程慢慢从地下开始到地上最终交工,为社会和业主提供了产品,那里面有我的辛劳,有我的工作,我也有一种成就感。后来当项目经理,再后来当区域公司经理,当分公司经理,再到公司当总经理,再当一个工程局的主要负责人。通过不断地去做,努力做,不断地创造成绩,也不断地得到周围人的肯定,我也就不断地有成就感,有满足感,幸福也一点点地扎根在我的心里。

  如何扎根幸福

  企业的发展可以给员工提供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当然员工也希望在大的平台中展现自己的实力,与企业一同发展,可能很多年轻人一出社会就想进特别好的公司,其实这是不可能百分之百实现的。那么如何让员工的幸福感扎根呢?其实,能不能成长,能不能扎根幸福,还是要靠个人努力。

  如何努力呢?我讲个“幸福一二三”,希望给大家启发。

  一是“一棵大树”。要想成为一棵大树,取决于五个方面:第一是“时间”。没有一颗大树是树苗种下去就马上变成大树的,一定是岁月刻画着年轮,一圈一圈往外长。假如一棵树一百年,它就有一百个年轮。一定要给它成长的时间,员工也要给自己时间,不要太着急。培训青年员工要有一张表,用以规划职业生涯设计,你想干什么、你愿意干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自己来设计。有一个小伙子说,他准备用15年时间到达我的位置,这是他的梦想,小伙子比我聪明,我用了26年才到这个位置。要给自己时间,要克服急躁、盲目的情绪。

  第二是“不动”。没有一棵大树是今天一个地方明天一个地方长成的,参天大树绝对不是到处移植的那种,而是千百年来历经风霜,屹立不动。因为你每动一次,前面的时间成本就消耗掉,都归零了。而在一个地方努力做的时候,就是正能量的累加。很多年轻人来回跳槽,以前的努力都归于零,每次都从零起步,多年下来你就落后了,因为市场竞争,大家都在进步。

  第三是“扎根”。要往下扎,越深越好,落实到基础上去,有句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实际上万丈高楼不是从平地起的,是从地下起,下面其实埋得很深。一棵大树也是这样的,只有扎根沃土,培养庞大的根系,才能吸收更多的养分,才能抗住暴风骤雨;树根越深越远,枝叶才能越来越繁茂。我们建筑企业,一定要到项目上呆一呆,起码要明白工程怎么起来的,一砖一瓦是怎么垒起来的。所以不要一上来就想当领导,即使你当了领导,下面的事情你解决不了,最后大家也不会尊重你,所以要扎根。

  第四是“向上长”。要使劲往上长,追求上进,不能停留,不去长,就会被淹没。要积极向上生长,不能抱怨,越向上长,空间就会越大,才会在树林中赢得主动。

  第五是“向阳光”。树要从阳光那里接受光合作用才能生长,没有一棵大树是向黑洞里长的。所以作为年轻人,心态要正直,要阳光,凡事不往坏处想,心智要保持乐观豁达。一定要有健康的心态。我希望青年朋友能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企业栋梁、祖国栋梁。

  二是“两小时定律”。现代社会竞争的激烈是不言而喻的,成功不取决于你上了几年学,而是取决于你参加工作以后的业余时间用来干什么。有人说,每天晚上八点到十点你在干什么,就决定了若干年后你的生活质量。如果你每天晚上坚持学习2小时,几十年下来累积的能力和素质会有极大的提高,你在竞争中就会有很大的优势,相对应的,你的生活质量,成就感、幸福感扎根的程度,就会和不努力的人不一样。两小时决定你的幸福,这就是两小时定律。

  三是“三兄弟找水”。三兄弟到了沙漠没水喝,大家都去找水。沙漠找水很难,老三就说太累了,你们两个去找,找好了告诉我。老三最后就渴死了,还剩两个兄弟,他们两个继续找水。沙漠里有水的地方一般就有绿草,看到一个地方有绿草,两人就在那里挖起来。但总是挖不出水,老二就说这里挖不出水,还是换个地方吧,于是到其他地方去找水,结果水还没找到,人已渴死了。老大坚持挖下去,坚持不多久,水就出来了,他也就活下来了。所以一定要坚持。引用毛主席的一句话:“最后的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这句话听上去很绕口,但是一个字都不能少,“最后的胜利往往存在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不仅是“坚持一下”,还要“再坚持一下”,并且是“努力之中”,只有坚持并努力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年轻人要取得人生的幸福,一定要把自己放到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来考虑。

  小单位有幸福吗

  可能有些人会说,大企业肯定幸福感比较强。而在小企业,连利润都顾不过来,老板更不会提幸福两个字。那是不是幸福只是大企业的专利?其实不然。

  一个大企业、集团企业在基层有小企业,它是由各个组织组成,这个问题有普遍的意义。我刚才定义幸福的企业取决于三个方面:一个是是否有安全感、有没有家的感觉;再一个是有没有学习成长的平台,能够学习与成长;三是基本的收入。而这三个衡量是否幸福的标准与企业大小没关系。家的感觉能够带来安全感。小企业也能够提供,幸福感就有了三分之一。第二个条件是给员工学习、成长的平台,能够让员工成长,小企业也可以做得到。第三是基本工资收入,只要员工为企业工作了并且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企业就应该给予相应的报酬和奖励,不能够光是干活不给工资。而这些方面在大、小企业没有什么区别,反观有些大企业可能没能满足这三个方面的要求,那员工在大企业就没有了幸福感。小企业一定要有未来,这个企业必须是向上的,很多大企业都是从小企业做起来的。比如海尔,我们都知道海尔是街道小厂发展起来的世界品牌五百强企业。企业大了也一样有问题,大的企业也需要坚持不懈地做下去,给员工提供成长进步的平台,给企业描绘未来的前景、愿景,就会使企业感觉到幸福,从而让员工的幸福感扎根。

  扎根幸福是一种需要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类不同时期、不同人群有不同的需求,当你的安全得到满足的时候你会有高层次的精神需求,你会需要成就感和被认可的感觉。

  我们每个人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都不断有新的目标。要“仰望天空,脚踏实地”,人生一定要有个远大的目标,不能有一点成绩就骄傲自满,如果你满足了,以后你就没有成就感,没有幸福感了。要不断地去努力、不断地去做。每个人在职业生涯要有大体的方向,方向不能来回变,有了方向以后就要脚踏实地。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让幸福感扎根呢?其实幸福感在于这个人对社会是否有用,是否能够贡献正能量。首先是对周围的人有用,大家为什么尊重你?因为你能给大家带来价值,你给大家带来坏处大家肯定就烦你了。再一个就是心智模式的问题,自己要去调适自己,对自己要求不能过高,自己不能老往坏的方面想,要从正面去想。知足常乐讲的是人生态度。人要有基本的满足感,幸福是通过比较来的,通过与比你稍微低一点的人比较,你就会有满足感,就会有幸福感。

  “以苦为乐”讲的是人的精神。人生来就会受苦,所以人幸福感的多少取决于你对“苦”的态度,每个人对乐的态度都一样,但对苦的态度不一样,能不能将苦变成乐,这很重要。如果你把苦变成了乐,你的乐就多了一倍,所以“以苦为乐”的人是幸福的。

  纵观古今中外,对幸福的定义不一而足。徐特立认为:“一个人有了远大的理想,就是在最艰苦的时候也会感到幸福。”罗斯福曾经说:“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获得成就时的喜悦以及产生创造力的激情。”雨果认为:“生活中最大的幸福,是坚信有人爱我们。”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幸福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感受,它是个“比较级”,而不是“最高级”。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无论我们身处怎样的境地,只要抱有“知足常乐、以苦为乐”的幸福观,幸福定能扎根在每个人的心里,伴随我们丰富多彩的人生。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

返回顶部 返回建设网首页 投稿 用户反馈

我要投稿(工作时间:9:00-17:00)

投稿邮箱:sgqygl@chinacem.com.cn

联 系 人:李香玉

联系电话:010-68576852

在线咨询:建设网_我要投稿李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靳编辑 建设网_我要投稿钟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