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对“十二五”发展的憧憬,我们走过了2011,在中国固定资产投资保持25%增长的发展态势下,多数建筑企业又是收获的一年,新签合同、完成产值、利润不断创新高;尤其是房屋建筑企业,在1000万套保障房建设任务的刺激下,市场需求旺盛,优秀企业有足够的挑选业务的空间,一些企业也为2012年储备了一定的任务。
当然,并非所有的事情都是美好的,在国内,部分细分行业的市场波动,企业资金的紧张使建筑企业在2011年也经受着挑战;随着中国建筑企业在国际建筑市场业务不断增加,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依存度不断提高,在国际建筑市场一体化的进程中,建筑企业也不断经受国际建筑市场的考验。2012年,建筑市场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建筑企业该如何应对?
市场变数加大
国际传统大建筑市场增长停滞。经过近10年的快速增长,中国建筑企业的国际营业额从2003年130亿美元增长到2010年900亿美元,约占中国建筑业营业收入的7%,中国建筑企业正在逐步融入国际建筑市场,虽然就整体而言中国建筑业的国际化程度还比较低,但国际建筑市场对于中国建筑企业已经不再是可有可无。
与过去国际建筑市场多年平稳增长相比,今天的世界建筑市场变数大大增加。欧债危机的蔓延将会大大降低所涉国家政府和企业的投资热情,我们可以预见,在欧债危机得到有效解决前,政府财政的紧缩,老百姓消费的下降,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都必然会导致欧洲投资的下降,欧洲建筑业短期难有大的起色。而美国经济正处于复苏与衰退的胶着状态,这对在金融危机后稍微复苏的美国建筑业,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的建筑市场面临如此艰难的发展态势,无疑给整个世界建筑业前景蒙上了一层淡淡的灰色。过去人们可以寄予希望的中东建筑业市场,刚刚经历过金融危机,紧接着就是政治的不稳定,多数国家忙于应付各类政治事件,无暇顾及国家的建设。2012年中东的建筑市场依然不是春天。
中国建筑市场波动加大。虽然中国建筑市场比欧美市场要好得多,但国内应对金融危机而投入的巨量资金已经引起了一定的负面作用,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就是通货膨胀,在物价指数连创新高的压力面前,政府不得不采用紧缩的货币政策,由此,企业资金紧张随之而来。资金的紧张几乎困扰着所有的行业和大多数企业,建筑企业也不例外,建筑企业在产值创新高的同时,应收账款总额不断增加,应收账款的风险不断增大;与此同时,银行对企业的贷款却逐步收紧,企业的现金流愈发紧张。
房地产调控的作用正逐步显现,土地的流拍,房屋销售面积的下降,或真或假的住宅降价信息,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房地产行业的投资热情和房地产商对未来的信心,房地产行业快速增长的黄金十年或许已经过去,人们将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这个行业,未来的增长步伐必然逐步缓下来。
基础设施行业投资起起伏伏,让我们感觉到这个行业激情燃烧的岁月逐步离我们远去,统计数据也正在印证这一感觉:行业投资增幅正在下降,2009年基础设施行业投资增幅达到惊人的44%,2010年回落到20%,2011年1~9月仅增长10%;我们看到,即使人们常常抱怨的高收费高速公路建设也正在放缓,全国收费公路摸底调查显示,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安徽、江苏、山东、辽宁、贵州、云南、湖南、宁夏等12省份去年收费额1025亿,累计债务7593亿,行业人士可以看出就整个行业而言,其投资效益并不明显,其未来也依然难以脱离借债发展的模式,一些省份2011年甚至没有新招标的高速公路项目;地铁等大型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能缓解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和带来土地的升值,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非常明显,但由于资金紧张,时时有停工的风险;地方融资平台已经达到了9万亿之高,即使这些债务没有风险,地方政府进一步发债融资的能力也将受到影响;高速铁路建设更是在温州动车事故后出现了一定的停滞,没有持续资金支持的高铁建设难以继续高速前进,如果大量在建项目存在资金不足,新开工项目资金会更加困难,未开工项目只能暂停;铁道部在温州事件后,就采取了“保在建、上必需、重配套”的策略,可以预见,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新开工的大型项目将会很少。
总体仍然看好
经济稳健增长。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30年的快速增长,长远将逐步稳中趋降,经济学界普遍认为,未来10年中国将进入中速增长的阶段,由此,我们可以预计,中国建筑业的增长速度也将逐步放缓。对于2012年,《世界经济前景》乐观预测中国经济增长将达到9%,在美国、欧盟等国家面临复杂经济问题的情况下,仍然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领头羊;随着CPI逐步回落,2012中国经济硬着陆的风险正逐步消除;同时,在中国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宏观政策大调整的可能性逐步减小,正如高速行驶的列车,微调和稳健的政策将成为中国未来政策调整的主要策略。
城市化高速发展。2000年,中国城市化率36%,目前接近50%,过去11年,城市化率提高了14%;到2020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到60%,据简单测算,由于城市化带来的住宅需求将达到1亿套,而与住宅配套还需要建设大量的公共建筑:办公商业设施、学校、医院等,以及基础设施:道路、管网、自来水、污水垃圾处理等等;目前正是中国城市化发展最快的阶段,城市化率每年增加1.3%~1.4%,增长1700~1900万城市人口,接近目前北京或者上海的人口,意味着建筑业为满足城市化发展的需要,每年要造一个北京或者上海这样的城市。城市化在过去给建筑业带来了机遇,未来也将持续给中国建筑业带来机遇,2012,中国的城市化将继续。
制造业持续升级。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中国,在延续劳动密集型模式的基础上,转型升级不可避免,高端制造业的分量将不断增加,制造业投资目前已经结束了从2007年以来增长放缓的趋势,从2010年的增速谷底25%,逐步回复到2011年的32%,其增速已经明显快于基础设施投资。2012,由制造业改造升级带来的工业建设市场具有相当的规模。
2011年,在房地产宏观调控非常严厉的情况下,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依然达到了25%,由高速增长的投资带来的建筑业增长也将达到20%,以笔者的预计,2011年中国建筑业产值将从2010年的9.5万亿增长到11.4万亿左右;2012年基于经济发展、制造业转型、中国城市化加速发展的需要,投资的高速增长依然将持续,据预测仍将高于20%,由此带来的建筑业的增速将超过16%左右,历史性地突破13万亿(中国建筑业发展规划预计未来五年增速为15%),在2010年中国建筑业超过美国以后,将进一步拉大与美国建筑业的差距。
市场变化加快
细分行业的变化。细分行业发展的差异,将由几个因素引起:由于需求的增加,建设量将大幅增加;由于历史欠账太多,需要加速建设;由于建设过猛,能力富余,建设减缓;由于需求不再,无需建设。2012,或许是建筑企业战略思考的新基点。
由于需求增加导致建设量将大幅增加的行业主要包括:住宅建设、装修装饰、园林等,城市基础设施如地铁等,能源建设、石油化工、煤炭建设行业。随着2011年1000万套保障房的开工,以及2012年新的保障房的开工,大量的保障性住宅的建设将进入高潮,给房屋建筑企业带来历史性的机遇;大量的新建工程为装饰装修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同时随着建筑物存量的增加,存量建筑装饰翻新也成为巨大的市场,可以预见,装修市场的增长速度将比房屋建筑的土建市场增长更快;园林行业与人们的生活水平紧密相关,生活水平越高,需求越大;城市的交通拥堵,使城市管理者认识到加快轨道交通建设的重要性,同时,地铁的建设也会提升土地的价值,对于政府来说,既是解决交通问题的手段,也是增加收入的手段;能源领域的投资会继续,这样的机会,更多属于那些专业施工领域的企业,能源是中国城市化和工业化的保障和推动力,即使节能减排、绿色环保的理念不断深入,仍然不能减缓中国对能源的巨大需求,建设必须持续。
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导致建设量增加的行业包括:水利建设、环保,尤其是污水处理行业。按照国家的规划,水利建设行业面临一个10年的机遇期,在经历了2011年的准备期后,2012年将进入一个水利建设的实质阶段,预计2012年水利行业的建设市场将比2011年增加1倍;环保领域的建设受到运营和管理模式的影响而严重滞后,历史的欠账,残酷的环境现实,形成了目前日益紧迫的环保形势,考验着我们生存的底线,或许在人们进行生存还是毁灭的抉择后,这个行业会有爆炸式的增长,而这些增长机会首先属于那些提前布局和有准备的人。
由于建设过猛,能力富余,这些行业的建设存在暂时放缓的可能: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以及生产能力过剩的水泥、玻璃、氧化铝、钢铁冶炼等行业。铁路建设行业2011年的变化让从事这个行业的领导们心有余悸,投资从7000多亿直降50%,直线跌落的市场需求让企业的经营经受着严峻的考验,而大量的资金拖欠更使企业的运营陷入痛苦,2012年铁路建设行业的重点仍将是解决在建项目的问题,建设投资也会有所恢复;在“要想富先修路”方针的指引下,中国高速公路的建设已经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目前主干路网基本形成并满足经济发展需要;虽然与国家、各省市规划的高速公路网建成仍有很大的差距,但在高额的债务面前,高速公路的建设将会放缓。
由于投入资金非常巨大,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随着政府的资金松紧程度起起伏伏,不过无论如何,基础设施建设行业总体上与国民经济的发展同步;超速的建设会提前透支市场需求,而滞后的建设又会把市场需求留在未来。
区域的变化。建筑市场总量上依然将保持南强于北、东强于西的态势,但在增长速度上正好相反,北胜于南、西胜于东的态势将愈发明显;山东、江苏、广东、辽宁投资总量排名前五的态势不会在2012年改变,由此决定东部建筑市场依然是主力市场的态势;与总量相比,东部省市的投资增速远低于西部省市,陕西建筑业在过去五年复合增长速度38.6%,比全国22%的增长速度高16个百分点,广西和内蒙也大致遵循着这样的发展态势,而新疆投资的大幅度增加,也预示着一个新的富有吸引力的建筑市场正在崛起,从央企中建完善在新疆的资源布局可见一斑。
在区域发展态势变化的同时,城市群的发展也在轮动,相比一二线城市,三四五线城市的发展将更快,以房地产和城市基础设施为主的城市建设,一线城市的建设最高潮已经过去,北京、上海分别进入后奥运、后世博期,透支了城市建设市场,北京三环内、上海中环内的建设工地逐步减少;而二线城市的建设正如火如荼,“满城挖”(注:武汉市民的调侃)的城市在中部随处可见。
业务模式的变化。从业务模式上看,价值链整合所具有的优势将更有吸引力;以投资带动业务发展的BT模式,已经从单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逐步深入到城市综合体的开发,甚至造城运动;在政府资金短缺的情况下,这一模式对于具有强烈发展欲望又短缺资金的中西部地方政府而言,将是赢得市场的灵丹妙药;中建过去两年转型为城市运营商的成功模式,在未来将持续,2012年,这一模式将赢得更多的机会,2012,BT模式仍将在天使还是魔鬼的争论中持续。
企业如何应对
更加清晰和坚定的定位。大型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产业链的整合,逐步形成产业链优势,而随着专业化分工的加快,中小型企业应进一步明确自身在产业链中的专业定位、价值链环节定位,即明确定位于某些细分行业或者价值链的某些环节;随着企业定位的清晰,行业竞争格局也将更加清晰,高中低层次与总分包定位更加清楚;一些资源有限的企业和在某些行业不太适应的企业会从这些领域退出来,兼并收购案例将会增加。
塑造优势。细分领域激烈的竞争将促使企业努力去寻找适合自己的发展思路,并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通过特点的长期累积逐步形成企业自身核心竞争能力,建筑行业的分布格局或将出现人们期盼已久的金字塔结构。在建筑业竞争最激烈的江苏和浙江,龙头企业正在引领这样的趋势。装饰行业的龙头金螳螂和浙江亚厦初步形成了所在细分领域的优势,这些优势我们从资本市场对其的高估值就可以看到;而从事全装修住宅建设的南通企业龙信建设集团,其任务已经排到2015年;这些企业在多年积累自己的特点后,逐步形成了竞争优势和核心竞争能力,并体现到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又坚定了他们对自己道路的选择,由此形成企业的良性循环。
更加理性地发展。由于资金的紧张,人们会更加理智地对待市场机会的诱惑,更加理智地看待建筑业的赚钱机会,无论是国际市场还是国内市场,惨痛的教训会让“沙特轻轨项目”“波兰高速公路项目”现象在2012年逐步离我们远去,人们将会认识到建筑企业仅仅靠激情和拍脑袋不再凑效;同时,在行业里捞一把就走也将更加困难,在铁路的建设高潮过后,很多机会主义的游泳高手发现,其实自己是在裸泳,曾经叱咤风云的“丁书苗”如此,做过厨师、开过饭店、在靖宇县修铁路的农民工“吕天博”如此,铁路建设行业的大企业或许也是如此。
提升资金运作能力。2012年,资金紧张的局面将会在中国的经济领域持续,金融危机后宽松的货币政策在2012年不会出现,即使出现政策的调整,政府和企业的资金仍将持续紧张,由此,以资金为“诱饵”的发展模式将在建设领域中起到关键的作用,以融资能力见长的BT模式,将成为市场最具吸引力的模式。对于青睐BT模式的企业,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抓住机会”和“机会主义”的差别,为达目标不择手段、不按规则办事、只重结果不看过程、“成王败寇”的机会主义,或许值得警惕,在资金的筹集上尤其需要远离饮鸩止渴式的高利贷。
更具责任心。社会责任、节能环保和建筑产业化将在2012年继续成为建筑行业可持续发展的话题。无论从企业自身的利益还是社会的利益角度,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已经成为优秀企业发展中必须关注的问题。中国建筑业的优秀企业应当用积极的眼光看待社会责任在中国的发展,认识到承担着引领中国建筑企业发展的潮流,也必将引领建筑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潮流;而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建筑企业将塑造自己的常青基业。
李福和:工程行业年会特聘专家、工程企业资深管理咨询专家、多家工程建设企业外部董事及监事会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清华大学总裁班特约讲师。主要从事工程企业管理咨询及培训,研究领域包括企业改制、战略管理、组织设计与流程优化、人力资源管理等,在行业期刊上发表数十篇专业论文,具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经验。
版权所有:北京华信捷投资咨询有限责任公司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7072号电话:010-68520349传真:010-68570772邮编:100070